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洞察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理念,深刻回答“人類向何處去”的世界之問、歷史之問、時代之問,指明了人類社會共同發展、長治久安、文明互鑒的正確方向。
十多年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不斷豐富和發展,內涵不斷深化拓展,形成了科學的思想體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穩步推進,從雙邊到多邊,從區域到全球,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的豐碩成果。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發展規律與動態變化、所處歷史背景與時代格局、所面臨的現實挑戰與未來趨勢來探討其理論邏輯與實踐機理,有助于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大價值和意義。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科學體系與豐富實踐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是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標。新時代以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從中國倡議擴大為國際共識,從美好愿景轉化為豐富實踐,從理念主張發展為科學體系,逐漸形成了以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為努力目標,以推動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為實現路徑,以踐行全人類共同價值為普遍遵循,以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為基本支撐,以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為戰略引領,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實踐平臺的科學體系。這一科學體系綱舉目張、明體達用,旨在推動各國攜手應對挑戰、實現共同繁榮。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改革和完善國際治理體系提出了中國方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重要理念,凝聚起各國人民對于共建美好世界的新愿景,匯聚了世界求和平謀發展盼穩定的最大公約數,畫出了不同文化背景和發展程度國家之間的最大同心圓。當前,我國已經同數十個國家和地區構建了不同形式的命運共同體。從地域空間這一層面來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層次遞進的過程,形成了一個動態變化的“同心圓”結構:從一國之內、到兩國之間、再到多國區域,最后是全世界全人類。通過在不同層面建立各類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將更加全面、深刻地貫徹到全球事務中,為構建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貢獻中國智慧??傮w來看,該結構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第一層次:立足中國國內,打造“中華民族共同體”“社會治理共同體”。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在各民族中牢固樹立國家意識、公民意識、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最大限度團結依靠各族群眾,使每個民族、每個公民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共享祖國繁榮發展的成果。” 2019年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再度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打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基礎”“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等重大命題。
內政與外交密不可分,“中華民族共同體”“社會治理共同體”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分別代表了內政和外交兩個維度。“中華民族共同體”“社會治理共同體”的構建,關系到思想共識凝聚、社會安定團結,是向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礎和前提。此外,“中華民族共同體”“社會治理共同體”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價值立場、發展理念等諸多方面也有著本質的相承,承載了永續發展、共同繁榮的普遍期待。
第二層次:著眼國與國雙邊關系,打造中國與鄰國的命運共同體。基于歷史與現實的考量,中國先后提出多個國家間的雙邊命運共同體和區域性命運共同體。無論在雙邊層面還是區域層面,這些命運共同體總體上呈現出兩大特點:一是集中在中國周邊國家和地區,二是主要面向的對象是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在雙邊層面,中國正在同越來越多的友好伙伴構建不同形式的命運共同體。
第三層次:面向周邊地區,打造周邊地區命運共同體。周邊國家同我國地緣相近、人文相親、利益相連,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優先方向。2013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讓命運共同體意識在周邊國家落地生根”,2014年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正式提出“打造周邊命運共同體”的要求。周邊命運共同體建設也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
第四層次:面向世界各地區,打造中國與世界各地區命運共同體。近年來,中國一系列構建地區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和實踐,在促進地區和平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例如,“中非命運共同體”“中拉命運共同體”“中阿命運共同體”“亞洲命運共同體”“亞太命運共同體”等。
第五層次:面向全世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歷史必然性,其目標的達成需要經歷一個長期、艱難的過程。不同國家間戰略思維和文化價值觀的巨大差異,意味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還需要跨越很多鴻溝;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醞釀著諸多難以預知的不確定性等,這些因素都將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必須面對的現實挑戰。
應對當今世界面臨重大問題與挑戰:“兩個倡導”
世界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在國際力量對比發生重大變化、國際體系秩序調整重塑的當今時代,全球治理體系失衡和不適應問題愈加突出,不穩定、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針對當今世界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和重大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在2023年12月召開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指出,“我們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進一步增強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性和指導性。
中國倡導的世界多極化更加強調“平等有序”。多極化是當今世界的基本趨勢,也是一個備受關注的全球性議題,“但對于世界大變局之下多極化進程將如何進一步發展,各國如何參與和推動,尚未形成共識”。影響多極化進程的因素是復雜多元的。在當前的全球環境中,各國戰略目標、政治體系以及利益訴求存在差異,這也導致在全球事務中不同國家對多極化的態度和參與方式存在差異。隨著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發言權和影響力不斷提升,一些西方國家立場保守甚至霸權、極端,假借多邊主義之名,行單邊主義之實,沖擊和破壞了國際秩序?;诖?,中國倡導的世界多極化更加強調“平等有序”。其關鍵在于堅持大小國家一律平等,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切實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構建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國際秩序。這一主張旨在確保各國在多極化體系中享有平等的地位和權利,共同堅持普遍認同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形成更加有序穩定的互動模式和更加緊密的國際合作網絡,以確保多極化進程的穩定和建設性發展。
中國倡導的經濟全球化更加強調“普惠包容”。與世界多極化一樣,經濟全球化也是不可逆轉的發展大勢,是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而近年來,隨著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的抬頭,個別西方國家通過搞“脫鉤斷鏈”、經濟脅迫、單邊制裁等逆全球化行徑,對全球經濟健康發展、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造成沖擊?;诖?,中國倡導的經濟全球化更加強調“普惠包容”。實現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順應了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普遍要求,重點著眼于解決好資源全球配置造成的國家間和各國內部發展失衡問題,促進全球資源的有效流動和普遍配置。對干擾阻礙經濟全球化、導致國際關系緊張的逆全球化、泛安全化,以及各種形式的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等,中國予以堅決反對和抵制,堅定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破解阻礙世界經濟健康發展的結構性難題,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方向發展。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直面當今世界最重要的問題,在國際交往、全球治理、文明交流等方面提出鮮明主張,其中展現出中國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以及在國家層面推動構建命運共同體的努力和探索,為國際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為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注入了更多活力。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展現了中國對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和解決全球性問題的長遠思考和不懈探索,是符合本國人民利益和世界各國人民利益、符合我國社會發展和人類社會發展趨勢的科學體系,展現出強大的影響力和感召力。
【執筆人:王慧、王妍卓、常妍;總課題負責人: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志社總編輯 彭國華;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共同體視域下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研究”(項目批準號:22VRC021)之子課題“人類命運共同體與全球治理體系現代化研究”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