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19國產大型客機完成商業首飛,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順利出塢,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新三樣”產品暢銷全球……這些科技成就,不僅凸顯了我國在全球科技競爭中的強大實力和卓越地位,更彰顯了我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然而,科技的輝煌并非一蹴而就。它依賴于一代又一代青年對前沿科技知識的渴望和追求,依賴于無數科技工作者數十年如一日的熱愛和堅守。他們胸懷天下、功勛卓著,以科技創新作為報國的方式,為民生富足安穩而拼搏。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新質生產力”成為熱議的焦點。代表委員們普遍認為,只有通過改革創新,加大對教育和科技的支持力度,培養和引進各類人才,我們才能實現新質生產力的持續發展。
回顧過去10年,我國在教育、科技、人才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數百萬計的博士和碩士畢業生為現代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輸送了大量新增從業人員,為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人力支撐。在諸多大國工程中,數百所高校在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
展望未來,我們深知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離不開教育、科技、人才的深度融合。因此,必須繼續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培養更多優秀的科技人才。同時,要加強科研創新,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瓶頸,還要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吸引全球優秀人才和資源共同推動科技進步。在這個充滿希望和挑戰的時代,讓我們攜手共進,為中國的教育、科技、人才事業貢獻我們的力量。